三、东港河豚鱼要注意及时分养
东港河豚鱼养殖自相残杀与个体差异有重要关系,经常可看到几尾鱼苗追逐围攻的现象,被咬鱼苗一般个体小,体质较差,其腹部、尾部常留下圆形口印,甚至肠道外露、死亡。巴鱼苗在2~6厘米阶段个体大小逐渐分化,而刚经过驯食的东港河豚鱼显然还带着肉食性的天性,相残现象特别严重,因此在养殖前期要保持成活率的一个关键技术就是要及时分养。前期掌握在10~15天分养一次,5~10厘米规格20天分养一次,15厘米以上30天分养一次。分养操作要仔细,尤其注意不能离水操作,首先准备好网箱和相应规格的分级筛,用瓢或桶连鱼带水直接倒入分级筛,端住分级筛在水中轻晃片刻,将大小规格分开后分别移入其他池塘放养。带水操作可防止鱼苗鼓气胀腹,减少鱼苗应激又有利于分养。巴鱼苗早期放养密度在100尾/平方米,分养后逐渐降低密度,进入越冬大棚时掌握在20~30尾/ 平方米。早苗养殖需在大棚内加温进行,随着外界水温升高,经过驯食分养出的大规格鱼苗可放入外塘土池,密度在10~20尾/平方米,在室外上池养殖生长速度较快,但成活率相对有所降低。
四、东港河豚鱼病害防治
东港河豚鱼在养殖过程中,主要发生的病害有寄生虫引起的小瓜虫病、异钩虫病、指环虫病等,细菌性肠炎病,以及因过度肥水引起的气泡病等。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预防,在放养前、梅雨季、白露心做好消毒工作,消毒用氯制剂、铜铁合剂+敌百虫,能明显减少细菌病及寄生虫的危害。而发病后的科学诊断与治疗也很关键。
1.肠炎病:肛门红肿,肠壁充血发炎,肠内无食物,含有淡黄色粘液,病鱼腹部朝上浮于水面,有时与烂鳃并发。治疗方法,外用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、二溴海因0.3~0.5克/立方米,同时内服氟哌酸每千克饲料0.5~1克或大蒜素0.2~0.4克,连服5天。
2.小瓜虫病:病鱼喜欢与池壁摩擦,拿起病鱼可在阳光下看见白色小点,显微镜检查进行确诊。治疗用辣椒+生姜每亩各300克煎汁泼洒,连用两天。
3.异钩虫、指环虫病:病鱼呼吸困难,鳃上粘液增多,鳃丝肿胀发白,用显微镜检查,治疗用晶体敌百虫0.3~0.5克/立方米,隔2天1次,连用两次。
4.气泡病:因水质过肥引起,病鱼失去平衡,漂浮水面,皮肤与肌肉间产生许多小气泡。该病重在预防,保持水质清新,控制浮游植物量,如果水质过肥,可增加换水量或者加盖遮荫膜,防止因光合作用过强而致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