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疣梭子蟹暂养技术规范》
辽宁省地方标准(送审稿)
编制说明
标准起草单位:东港市祥顺渔业有限公司
大连海洋大学
2020年9月20日
《三疣梭子蟹暂养技术规范》编制说明
东港市祥顺渔业有限公司、大连海洋大学《三疣梭子蟹暂养技术规范》标准编制组
一、 工作简况
1、标准制定背景及任务来源
三疣梭子蟹(Portunus trituberculatus)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,在沿海地区具有巨大的养殖规模。国外有关三疣梭子蟹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日本和韩国,研究内容多为苗种培育、增殖放流、个体标记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。如Shigeki Dan等研究了提高三疣梭子蟹苗种成活率的方法;Katsuyuki Hamasak等研究了亲蟹甲宽与抱卵量关系,发现卵母细胞随着甲宽的增加而增大,当甲宽为130-240 mm,雌蟹卵母细胞量为80-450万,而排幼量为70-380万,结论为苗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;Shigeki Dan等研究了苗种培育时,三疣梭子蟹幼体形态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,发现大眼幼体大量死亡的原因;Okamoto等进行了三疣梭子蟹金属丝编码标记实验,养殖20天后识别率为70%,3-4个月后,识别率仅为10%;国内对三疣梭子蟹的研究,主要集中在资源调查与评估、基础生物学、生理生态、营养饲料、疾病防治、人工苗种培育及养殖等方面。
由于多年来海洋资源的日益枯竭,三疣梭子蟹自然捕捞产量在逐年递减。针对这一严峻的形势,国家加强对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投入,特别是近几年来加大了海洋种质资源增殖放流力度。仅我公司每年都要承担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几千万只,而且逐年递升。要想培育优质的足够数量的三疣梭子蟹苗,亲蟹培育尤为重要。特别是经过多年的育苗实践发现,春季育早苗更能获得优质苗种,所以亲蟹越冬暂养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通过本项目的立项,制定其越冬暂养技术规范,将为三疣梭子蟹亲蟹人工越冬暂养的科学管理奠定基础,规范三疣梭子蟹健康繁育,加速三疣梭子蟹养殖产业向标准化、规范化方向发展,确保三疣梭子蟹养殖的可持续利用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。
辽宁省农业农村厅2018年6月下达的《三疣梭子蟹暂养技术规范》的标准制订项目,东港市祥顺渔业有限公司和大连海洋大学现做为标准主要起草单位,专门成立了起草小组。
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:
陈为世:第一起草人,负责调查研究、标准内容设计、标准草案起草等工作;
于永成:第二起草人,负责标准参数制定和验证。
盖永胜:主要起草人,负责标准内容设计和意见征求工作;
李 军:主要起草人,参与标准参数制定和验证。
姜玉声:主要起草人,参与标准参数制定和验证。
姜 晨:主要起草人,参与标准参数制定和验证。
左然涛:主要起草人,参与标准参数制定和验证。
衣启麟:主要起草人,参与标准参数制定和验证。
2、主要工作过程
为了更好的完成标准的修订工作,标准起草小组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
(1)标准立项前,项目组已进行了相关技术资料的收集。项目下达后,成立了专门的标准起草小组,制定工作计划,落实了实施方案。
(2)学习有关政策法规,广泛收集有关标准和研究成果,包括GB/T 1.1-2020《标准化工作导则》、GB 11607《渔业水质标准》、SC/T 2014-2003《三疣梭子蟹 亲蟹》、SC/T 2015-2003《三疣梭子蟹 苗种》、GB/T18407.4 《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》、NY 5052 《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》、NY 5071《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标准》等标准以及国家和农业部有关质量管理规定、产业政策等素材。
(3)标准编制组具有多年从事三疣梭子蟹良种繁育、养成工作基础,收集了国内外相关资料,,并向省内大中院校、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发出《地方标准函审意见表》,最终形成了《地方标准征求意见汇总表》。
二、 标准修订原则、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和新旧标准的对比
1、 标准制定的原则
本标准按照GB/T 1.1—2020《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:标准化工作导则》给出的规则起草。共7章,即:(1)范围;(2)规范性引用文件;(3)术语和定义;(4)环境条件;(5)入池操作;(6)越冬管理;(7)强化培育;(8)病害防治。标准制定的原则如下:
1)遵循国家和农业部有关方针、政策、法规和规章,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前提,格式上按照GB/T1.1—2020《标准化工作导则》的技术要求进行编制起草。编制说明按国家技术监督局“国家标准管理办法”第三章第十六条和《农业部国家(行业)标准的计划编制、制定和审查管理办法》第二章的基本要求而编写。
2)多年开展三疣梭子蟹良种培育的基础上,广泛听取和征求三疣梭子蟹养殖企业的意见和要求,在本公司实验基地进行必要的实验验证工作。
3)在保证标准适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,力求反映本行业的先进技术和特色做法,挖掘和发挥其优势,充分反映我国三疣梭子蟹越冬养殖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的经验,尽量使标准的科技进步性和现实可行性统一。
4)标准的文字表达准确、简明、易懂,结构合理、层次分明、逻辑严谨,具有可操作性,便于贯彻实施。标准中的术语、符号统一,与相关标准相协调。
5)标准有利于保证三疣梭子蟹越冬的质量,促进其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。
2、 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和新旧标准的对比
依据多年的生产经验,结合现有的标椎,制定本标准
(1)环境和设施条件
为了达到标准的要求我们规定了对场地环境、水质条件及设施等的要求,其要求都要符合现有的标准。
(2)来源及质量
来源应是当地海域捕获的三疣梭子蟹。
(3)暂养要求
水质指标:盐度25~35、DO≥5mg/L、pH8.2~8.4、氨态N<0.45mg/L、亚硝态N<0.2mg/L、COD<4mg/L。
水质和底质不容易恶化,换水次数较少。一般水温10℃~12℃,3天~4天换一次;水温8℃~10℃,5天~6天换一次;5℃左右时7天换一次。换水时温差要小于1℃。
利用充气增氧,微充气即可,每天测定水中的溶氧含量,发现低于4mg/L,应及时加大充气量并及时换水,保持水质的优良。
水温5~12℃时,入池三疣梭子蟹摄食比较强烈,应及时投喂,否则易发生残食现象,饵料以三疣梭子蟹喜食的蓝蛤、沙蚕或小杂鱼等鲜鱼、鲜贝为主。依据暂养池水温的变化,适时调整投饵量。当暂养池水温在11~12℃时,日投饵量为其体重的6~10%;当水温降至5~10℃时,日投饵量为其体重的5%(以2h~3h吃完为宜)。整个越冬期间水温要保持在5℃以上,必须坚持投喂。投喂一般分早晚2次进行,第一次在早晨,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30%;第二次在傍晚,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70%。第二天检查吃食情况,如发现连续3天剩饵超过投喂量的1/5,说明投喂量较大,应减少投喂;如连续3天无剩饵,说明投饵量不足,应增加投喂。如鲜活饵料不足,也可投喂专门的三疣梭子蟹配合饲料,投喂量为1%左右,可单喂也可混喂。每天吸污一次,吸出零星死三疣梭子蟹及残饵。
日常管理: ①勤巡池:每日早中晚三次巡查池塘情况,主要看有没有跑水和断氧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。②勤通风:为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中午气温较高时要打开两头的通气孔,通风透光,增加氧气。③勤捞脏:要保持水质清洁,对池表层的漂浮物、有机碎屑及其他有害物质要及时捞出。④勤查底:经常查看池底情况,三疣梭子蟹活动是否正常,发现死三疣梭子蟹、病三疣梭子蟹立即捞出并查明原因,及时处理。
三、 技术经济论证,预期的效益
本标准实施后可以为三疣梭子蟹越冬的科学管理奠定基础,规范养殖技术,保证三疣梭子蟹亲蟹质量,培育优质苗种,提高经济效益,加速三疣梭子蟹养殖业标准化和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四、采用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较
本标准的制订,主要依据我国的科研和本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。
五、与现行法律、法规、强制性标准的关系
与有关的现行法律、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相协调,没有矛盾。
六、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
无
七、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
建议本标准作为推荐性地方标准,促进三疣梭子蟹人工暂养技术标准化、规范化。
八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
本标准的制定,使三疣梭子蟹越冬暂养技术有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依据,便于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,建议本标准应尽快发布实施,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以本标准为依据,加大监督力度。同时,加大本标准的宣贯和实施力度,促进三疣梭子蟹越冬养殖质量的提高。
九、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
无。
十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
无